歡迎您的意見或建議,請聯系
郵編:245000
電話:0559-2533333
郵箱:ahhsss@126.com
地址: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濱江西路27號
來源: 黃山水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點擊進入... 時間: 2021-10-09 瀏覽次數:883
時值清明,追憶、緬懷。外公駕鶴西游已經兩年有余,如今,外婆獨居在家中。
八十二歲的她仍然秉持著軍人的堅強獨立,不愿勞煩兒女,每日料理著自己的飲食起居。三餐之余,她喜歡打理自己的小小院落,院落里花木繁茂,總是散發著勃勃生機。
1940年出生的外婆降生于安徽的一個貧苦農家,是最小的女兒。聽外婆說起她的童年,總是在干農活、撿柴火、喂雞喂鴨和忍饑挨餓中度過。在我小時候,外婆時常感慨時代的進步,感慨我們的童年是他們那個時代無法想象的。作為一名老黨員,她時常教導我們要對中國共產黨懷有感恩之心,因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因為家境貧寒,只讀過三四年書的外婆高小尚未畢業,就被迫輟學了。后來她到了適婚的年齡,經人介紹認識了我的外公,鄰村開豆腐店家的大哥哥。那時候,外公已經成長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在云南思茅(現在的普洱)軍分區工作。趁著探親假,外公回到家鄉相親成功,于是兩個人結婚后一起前往云南。
作為隨軍家屬,外婆堅持學習文化知識,立志做一名有益于人民的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不怕苦和累,不怕臟和難,從清潔衛生做起,在部隊的培養下勤奮學習解剖學、護理學、拉丁語等醫務課程。外婆說,她那時候時常學習到深夜。最終,外婆學有所成,以優異的成績取得成為醫護人員的機會,從“五好職工”成長為“五好護士”。1963年外婆作為“五好標兵”的代表出席了昆明軍區后勤部“五好標兵”的表彰會,有幸得到了周恩來同志的慰問接見。外婆每每講述起這段“紅色記憶”,臉上洋溢的是驕傲和自豪。
1964年,由于外婆努力工作、處處帶頭,年輕的外婆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入黨后,外婆更是勉勵自己以忘我的精神勤奮工作、救死扶傷。1967年,外婆服從組織安排,奔赴越南戰場,參加了抗美援越。說到這里,外婆感慨戰爭的殘酷,也會追憶他們在戰爭中失去的戰友們。每每聽外婆外公講述崢嶸歲月里的戰斗故事,我都會為外公外婆的經歷而感到心驚和后怕,為他們犧牲的戰友感到惋惜。從他們的經歷中,我才明白中國共產黨為人民爭取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不容易,付出了多么巨大的代價。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共同富裕。
后來,因為傷病需要治療,外公只好病退。他堅持要回到家鄉,于是外婆放棄了更好發展的機會,跟隨他一起轉業回地方,成為了農機廠的廠醫。聽媽媽說,那時的外婆騎著自行車上下班,兩條又粗又長的辮子上下翻飛,英姿颯爽,也是小城里一道靚麗的風景。
雖然脫去了軍裝,但是身為黨員的她仍然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在生活中艱苦樸素。外婆一直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她關心同事和鄰里,樂意為別人排憂解難。提到胡醫生,外婆的老熟人們都對她交口稱贊。在外婆外公的言傳身教下,我的媽媽和舅舅也相繼考上了大學。
1989年,我的外公忽然中風,幾經救治,落下了半邊偏癱,行動不便。照顧外公的重擔就落在了外婆的肩上。幾年后,為了照料外公,外婆也只好提前退休。針對外公的病情,專業的外婆注重飲食控制、安排外公每日規律生活、按時用藥,在外婆的悉心照料、認真調理下,外公自中風后又平安生活了三十年。
最讓我由衷敬佩的,是我外婆自己的抗癌經歷。十多年前,外婆體檢出肺癌,這對整個家庭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那時候的外婆一心考慮的是,她一定不能有事,因為她一旦倒下,照顧外公的重擔就會落在兒女身上??梢哉f,她是以一種共產主義的革命精神在對抗著疾病。也許正是因為她的樂觀、頑強和不服輸的精神,經過手術和化療,最終她擊敗了病魔。
我小時候時常呆在外婆外公家,他們的家總是光潔如新,一塵不染。外公雖然身體有恙,但記憶中的他仍然每天看新聞,關心國內外形勢,對很多熱點話題有著獨到的認識和見解。他時常教育我要努力學習,長大以后做一個有益于國家的人。
為了緊跟時代步伐,如今,耄耋之年的外婆也學會了使用微信,用微信跟我們保持溝通。我有時會抱怨節假日需要值班,不能經常抽時間回家與她團聚,但她時常敦促我要以一顆為人民服務之心對待工作,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因為我們城市供水工作關乎千家萬戶的生命安全,馬虎不得。
我的外婆外公,這樣一對老黨員,就這樣攜手走過了多年的風風雨雨。歷經了舊中國走向復興,新中國走向繁榮,也正是因為中國有著無數個像外公外婆這樣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共產黨員的不懈奮斗。一百年前,那艘南湖上的紅船最終成長為了一艘巨艦。那艘船上的人們撥開了迷霧,點燃了星星之火,最終得以燎原。他們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是時代的中流砥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百年前的中國,積貧積弱;百年后的中國,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創造歷史總是伴隨著艱苦奮斗,任何成功都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取得?;厥淄?,國家、民族和人民面貌的巨變,凝結著先輩們的風雨艱辛;面向未來,中國夢的最終實現,依然面臨諸多困難和風險,任重而道遠。
我們這代人,惟有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腳踏實地、共同努力,才能填平前進路上的溝壑,開辟更加通達的坦途。讓我們以信念為舟,乘風破浪,讓未來到來。(安全生產技術部 郭世元)